美国军事文学网>穿越历史>鸟途 > 青青子衿 一杯酒配半杯茶
    碑林在钟楼的东面,现在是白日里太阳最热情的时段,她感觉游客都稀少了,操着陕北粗旷口音的叔叔们在摩的上招客:“5元去钟楼?”

    她看看他们没有蓬的车,还是选择了电动四轮子,虽然不快,但她也好久没有坐过这种小城记忆里的交通工具了。

    四轮子里依旧是不凉快的,沈莺把窗打开,给自己透气,徐东言坐在另一头,两人隔着距离。长安的城墙里,区域规划得整整齐齐,以钟楼为中心,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条主干大气分明,从他们上车的位置到碑林,左右15分钟,她拿出包里的零钱给叼烟的中年男人,午后人人犯困。

    长安碑林博物馆,依托孔庙建立的书画石碑集中地,还有一些石刻艺术品同为馆藏。徐东言在门口读着碑林简介,他对这些不是特别感兴趣,只是沈莺点名要来,陪着罢了。

    她买好门票,二人进了古色古香的博物馆。

    小殿两侧分立景云钟和大夏石马,右侧的景云钟是大唐皇帝命人所制,左侧的大夏石马,则是十六国时匈奴族铁弗部的作品,俱是举世的国宝级艺术品,如同哼哈二将一样守护着碑林。

    入眼第一座石碑是《石台孝经》,在三层高台上耸立天地,体现唐玄宗父子对“孝道”的尊崇,它以古朴隶书为主,蚕头燕尾,庄严肃整,颇合儒家“天、地、君、亲、师”的价值取向。

    沈莺玩心一起,指着《孝经》的头三列逗徐东言:“学长,你看看第一行从右往左,这3个字怎么读?”她个子小,手举得高高,脸上明艳的神采让他的心情也雀跃起来。

    “朕、略、萌?”他的声音清新温和,就像个真正的大男孩,说完自己也笑了。

    “对呀,朕略萌,有意思吧。”她大大的眼睛眯着,8颗牙齿整整齐齐露出来,洁白细小,让他想到“贝齿”的形容,勾得他心痒痒。

    徐东言没忍住,伸出久违的手揉了她的发顶,女人登时变脸:“喂,我的发型!”

    他笑得更开心,太美的她,距离感让他不舒服,活泼一点,倒像回到过去。

    沈莺主动活跃了气氛,他就靠在她身边,问些无关紧要的问题:“这些碑都是他们自己写的吗?”他指着介绍上一堆书法家的名字:欧阳询、褚遂良、张旭、柳公权、王羲之、颜真卿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赵孟頫、董其昌……

    她扫一眼,直白告诉他:“这里没有王羲之的原帖碑文,准确来说,碑是书法家手下的匠工刻的。”

    他开始好奇:“照葫芦画瓢?”

    沈莺被他的比喻逗笑:“你要这么想也行,讲究的书法家会自己养一群刻工,专门刻自己的字体,他们刻得多了自然刀工就有了主人的神韵。”

    徐东言喜欢和她聊天,继而问她:“莺莺,你最喜欢谁的作品?”

    她想一想,告诉他:“我不喜欢读碑,我喜欢看帖子。”碑文顶天立地,庄严肃穆,一字一句都是要后代铭记的历史箴言,或许是她的格局太小吧,总觉得自己融入不了这样厚重的历史里。

    她指着《曹全碑》:“这个字我喜欢,端庄秀丽,神采飞扬。”上面的碑文也是隶书,徐东言仔细看,却和《石台孝经》风格迥异,有种灵气在字里行间,他也不知道怎么形容,总之就是顺眼,便认同她:“好看,我也喜欢。”

    沈莺也在认真端详,《曹全碑》的汉隶是隶书的成熟巅峰之作,那些秀美的线条,俊逸克制的风骨,让她想到一个人,这里的波磔会让她想到他的眼睛,也有一样的神韵,勾起她心底缱绻的情意,不自觉神态越来越柔。

    徐东言在旁边,发现沈莺看着看着就不说话了,入神地想着什么,面上就像春风拂过的桃柳,眼里水光盈盈,如同看有情人一般。

    他有点吃味,唤她:“莺莺,你这是着迷了么?”

    她收好荡漾的表情,恢复洒脱明快,瞥他:“看字如看人,书法是最凝练的艺术,有点耐心好不好,学长。”她说“学长”的时候,声线偏低,甜软里有了磁性,尾音拖出余韵,莫名好听。

    他被她叫得心里一跳,漏了半拍,嘴上也乖起来:“好,有点耐心。”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应了什么,只是恍然地跟在她的身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