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春的偏心,最明显的还是表现在临行前的赐礼上。

    大概是因为真实演化的缘故,之中,作者不自觉代入或有意混淆的一些源自他自身的礼仪习俗等,在这里都被抹去,或者形成更符合现实逻辑的模样。

    大的比如说贾赦的身世。

    小的,比如说元春的赐礼。

    对于能够背诵全文的黛玉来说,比较之下,能看出现实与原著在赐礼上的细微差异。但这和元春身边太监宫女的装扮、礼仪一样无伤大雅。体现出来的元春心意,与原著并无差别。

    在长辈的礼品上,按照品级和辈分来,没有问题。

    在平辈和晚辈上,就能说是幺蛾子了。

    宝钗黛玉的赐礼和三春相同,而宝玉又与众姐妹相同,高于平辈众男丁。

    贾兰虽是二房嫡长孙,但是年纪幼小,辈分又低,赐礼却是单独一份,在宝玉之后,其他男丁之前。

    大房嫡长的贾琏,和族长贾珍,宝玉的双胞胎兄弟贾瑛,赐礼不但更后,而且与贾环、贾琰、贾蓉等庶子并晚辈一样。

    且这些赐礼,是元春身边的太监所拟,交给元春审阅后并未更改。这似乎只能说元春的态度是“一早如此”。

    黛玉看得只想摇头。

    哪怕说宝玉是她带大启蒙,情分完全不同。她也应该在宝玉和贾瑛之间,面上做到一碗水端平。

    如贾母,赐了珍珠袭人给宝玉,就同时将翡翠给了贾瑛。赐了晴雯给宝玉,也赐了个类似的美貌的针线丫头给贾瑛。

    像她如今这样,面上的公平都做不到,旁人要么说她连一母同胞的兄弟都无法一视同仁的偏心,要么说她自幼势利。有什么好处?

    也许是元春觉得难得回家一次,自己在家里又是那样的地位,不用压抑喜恶?

    元春省亲之后,宁荣两府一下子就松弛下来。

    连那些洒扫丫鬟,粗使婆子,都多了几分倦怠。

    但事实上,元春省亲,留下了一大堆的事情要做。

    此时已经更名为大观园的省亲别墅,还有一些小景观未曾完善,需要继续派人。元春省亲的各种用品需要收拾。涉及到皇家,有些东西已经无用却依然不好处理。

    还有一些专门为了省亲而找来的和尚道士戏子等,也都需要安置。

    而贾家的处理方案,充分证明了,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一个定律:甭管是人还是活计,只要添置起来了,就很难再裁去。

    仿佛裁一裁,就是向外界自认衰弱。

    以至于贾瑛都来对黛玉感慨,“贾琰快要和我达成一致了。”